欢迎访问: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与法学学院网站!

学校首页

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中心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正文

上海美院,新的开始!

——访本届考研成功的新闻学专业学生任真良

发布时间:2017-05-26 17:00:19 来源:新闻与法学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记者 虞洋 金华 许良顺)“感恩一切!美院,新的开始。”

4月1日,任真良收到了上海大学的复试合格通知后,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下这句话。

任真良,我院新闻13级的学生,也是上海市摄影家协会成员。曾获湖北日报“十佳大学生记者”称号的她,在朋友和老师眼中都是“实干派”。

在今年研究生考试中,她以专业第一的绝对优势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录取。

415分的初试成绩,在她眼里每一分都源于平时的积累。

学会采访

以风光摄影见长的任真良,大一时加入校报记者团。

“新闻采访,是我的短板。”她说,“加入记者团之前,我压根不会写新闻,也不敢去作新闻采访,记者团的历练让我大胆起来。”

她第一次采访的新闻,是校内的义务献血活动。从进入采血车拍摄图片,到采访献血的同学,再到写作成稿,看似简单,却让她犹豫了很久。刚走上采血车拍照时,护士不让她拍。徘徊了许久,她再次鼓足勇气踏上采血车,和护士沟通后得知,并非不能拍,只是要得到献血的同学同意。她大舒了口气。当时不擅长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她,磨蹭了两个多小时,才采访到有用信息。第二天,将八百多字的稿件交给了记者团。

大一、大二期间,她在校内外媒体上发表过40多篇稿件。记忆最深刻的一篇是她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前往郑州龙岗中心小学支教期间发表的报道。有着敏锐新闻眼光的她,把半个月的支教故事,成功刊登在《武汉晚报》《楚天金报》和荆楚网等多家媒体上

荣获十佳

大二的时候,她开始向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主办的《青春志》编辑部投稿。不久,工作能力出色的她,成为记者团摄影部部长,负责《青春志》的影像版,每周都在线上开选题会与部员展开讨论。

一年半时间,任真良统筹了44期的影像版,内容涵盖了大学校园的衣、食、住、行,大学的各类社团、趣味课堂、特色活动等等。

她身为摄影部部长,但依然活跃在新闻采访的前线。去年6月初,她与记者团另外9名成员,跟随荆楚网的记者前往湖北随州报道“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活动。由于她的精心策划,在多家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出色完成了编辑部交付的报道任务。

2015年12月29日,任真良被评为湖北日报“十佳大学生记者”,她是第一位获得此项荣誉的民办院校学生。

考研成功

从小在上海长大的她,因对摄影的热爱,将考研目标定为上海大学的艺术理论专业。

“虽然从未接触过艺术理论,但是我一直很喜欢艺术,所以就算再难也要考。”新闻专业的她,要跨考艺术专业,压力可不小。

大三下学期,任真良开始备考。首先就是把荒废了许久的英语重新捡起来。

“因为太久没碰英语阅读了,刚开始的那一个月最痛苦。”熬过了最初的一个月,英语的阅读之路开始顺畅起来。

由于准备的时间早,复习的时间长,英语成为了她最放心的一门课。她也有学习英语的秘诀,就是用英语字典来查单词。

“学中文单词看的是中文解释,学英语同样如此,用英语字典能给自己一个全英文的阅读环境。”此外,她还总结道,“英语靠的是日积月累,临阵磨枪是没有用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初试中她的英语拿到了80分的高分,在专业第一的成绩中,英语作了大贡献。

专业课方面她也有自己的复习方法,那就是熟悉基础知识后,在考前的一个月看专业期刊以及导师写的论文。

“看专业论文有助于论述题的写作,这些期刊上的优秀论文有清晰的逻辑架构和独到深刻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每次看论文,她都会拿笔记下优秀的论点与论据,考前的那两天里她就只复习自己的笔记了。

在12月的考前突击的阶段,生怕时间不够用的她将起床时间提前到了5点半。因为寝室里只有她一个人,所以每天晚上她睡觉时会都留一盏灯不关,“这样第二天早上就很容易醒,不会睡过。”

在她看来,坚持日复一日的复习,需要自己有坚定的决心,同时,也要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

“很多人都会说‘我要考研’,但我觉得这并非充满决心,而应该说‘我要考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