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与法学学院网站!

学校首页

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中心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正文

扬“帆”起“航”

我院新闻1202班吴帆航的实习经历

发布时间:2014-10-30 10:14:09 来源:新闻与法学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本院学生记者:陈彩霞 李高艳) 实习两个月,上稿60余篇,近一半的稿件都上了头版;由他参与撰稿的几篇稿件还被人民网、光明网、新浪网等数十家知名新闻媒体转载。在《新安晚报》的实习经历,让吴帆航同学收获颇丰。
      《新安晚报》是安徽省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吴帆航在经过不懈努力有幸得到实习机会后,又强烈要求指导老师把自己安排到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新闻部。

坐后备箱去采访

回忆起第一次写稿的经历,他记忆犹新。
  采访合肥长丰“三层小洋楼十几度倾斜”事件时,新闻现场离报社很远,采访队伍庞大而车上座位有限,来回四个多小时的采访路途中,吴航帆都是在越野车的后备箱中度过的。
  在现场,为了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多次跑去管委会和负责人“斗智斗勇”,穷追不舍地追问,前后跑了六趟,稿件最终上了头版。
  最让吴帆航难以接受的是要频繁接触各种“死人”事件,跳楼、车祸、火灾等都是屡见不鲜的事情。有一次,他近距离接触了车祸现场,一阵恶心,当场就吐了个天昏地暗,但还是要硬着头皮上去采访和拍照。两个月里他采访了20余例伤亡案例。“珍爱生命,好好活着,”他对记者说这话的时候,目视远方,神情严肃。
         

跟踪记录一个月

吴帆航跟记者讲述了令他感触最深的两篇稿子。
    一篇是前不久轰动全国的“浙江大学副校长车祸致死”事件,因为肇事司机是安徽人,他也有幸参与这件新闻的采写。
  车祸的主要责任不在于肇事司机,但是社会舆论却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为了充分了解案件,他跟肇事司机一直保持联系,“跟踪记录”了肇事司机整整这一个月与司法程序作斗争的情况,并且研究了大量的司法解释报告才正式立稿成文,稿件被《人名日报》和数十家网络媒体转载,法律还了肇事司机一个公平。
  另一个影响比较大的新闻事件是“安徽高材生被错关五年,申请国家赔偿”。由于是五年前的案件,吴帆航花了一周的时间整理案例材料,骑着他那辆自行车四处寻找相关责任人与相关机构了解情况。最后,这篇稿件也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小的影响。

差点上了被告席

  “任谁也想不到,就做了两个月的实习记者,居然也‘有幸'被投诉了一把。”吴帆航苦笑道。
  那是一篇关于两个家庭之间民事纠纷的案件。他是站在公正的角度去写的。但是报道出来后,其中一家人觉得他报道事失实而且故意偏袒另一方,发动全家人日夜打电话威胁他,说要将他告上法庭,足足一个星期,他每天都接到七八个这样的电话或短信。
  他并没有害怕,但是出于责任感,他还是耐心地跟当事人解释了,最后以无果告终。
  通过这次“特别”的经历,他也吸取了很多教训:“专业记者一般会用报社电话采访,有限的提供个人信息——我还是经验不足。”
  “现在经历的每一件事,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为未来打的基础和积累的财富。当记者很辛苦,但我还是想继续下去”。对于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吴帆航毫不抱怨,只有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