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与法学学院网站!

学校首页

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中心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学习须积累,成功无捷径

——访湖北省翻译大赛特等奖获得者胡栩睿

发布时间:2020-05-29 10:13:56 来源:新闻与法学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在2020年刚结束的湖北省翻译大赛上,武昌首义学院的学子们勇创佳绩!4人获得特等奖,另外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笔译组还有13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16人获三等奖;英语专业口译组1人获三等奖。此次的获奖人数、种类和等级,较学校往年有了大幅提升。

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是省内最权威、最专业且最具品牌价值的年度翻译赛事,在全国翻译界享有盛誉。至今,该大赛已成功举办了26届,参赛人数累计30余万。

该大赛作为如此专业的一个赛事,就读英语专业的同学获得特等奖都有一定的难度,然而我校4个特等奖获得者中有两位都是出自非英语专业,其中的一位还正在读大二。他就是来自新闻与法学学院,网络与新媒体1803班的胡栩睿。


                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勇敢的尝试与日积月累的坚持

关于这次的获奖,胡栩睿表示道“当初报名这个大赛,其实也是抱着体验的心态去的,并没有想过会拿奖。”然而通过这样的比赛,不仅丰富了他的经历,而且让他更专注于学习。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勇于尝试,让他获得了“成功”的入场券——机会。

然而不是有了机会就能叩响“成功”的大门。正如每个人都渴望金榜题名,每个人都热枕事业有成,每个人都向往和谐美满,但是这些美好的成功不是空想,做白日梦就能实现的,它是靠一分一厘的积极进取,一点一滴的坚持努力,一丝一毫的细心专注累积而成的。

虽然对于学习英语,胡栩睿没有制定明确的规划,但是他每天都会坚持看看单词,并且他一直坚持的小习惯就是“认”单词,每天在手机app上学习一些单词,争取下次看到时能够认识它。


               榜样,无须言语,实际行动就能无声无息地影响周围人

榜样的力量融入到具体工作和生活中,其实不需要刻意的言行,自觉投入,正能量就会无声无息影响身边的人,进而带动更多的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胡栩睿是个话不多的人,但是对他稍有了解,便知他就是那种说话虽少但是踏实干实事的人。

从他的室友瞿逸涵那里了解到:在平时的生活中,胡栩睿是个超级自律、作息规律的人,每天六点就起来读记单词,坚持健身,晚上在没有特殊情况时,他也绝对是很早上床睡觉的。不仅如此,他学习很认真,个人能力很强,为人谦逊低调,待人友善,乐于助人,是值得学习的楷模。在他的带领下,他们整个寝室的人,变得更加热爱学习,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锻炼了很多的其他的能力与诸多的经验。


              乐于助人,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的确,那些懂得替他人考虑、在关键时刻助人的人,往往都会成大事。不善表达的他人缘方面还不错,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在同学的眼里,当他人有难时,他总是伸出援手,尽心尽力地去帮助。

在辅导员的眼里,他是个勤奋好学,乐于钻研,虽不善表达但乐于助人的人。

据辅导员谢志洋回忆道“胡栩睿同学虽然没有担任什么学干职务,但是在班级或者老师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他都会主动站出来,我记忆深刻一次的是在19级军训期间需要做一个视频,当时由于时间紧,剪辑视频的工作一时没有找到同学来承担。后来我就联系到了胡栩睿同学,他非常乐意的接受了该工作,并且完成的非常出色。”


               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才有能力打开人生的格局

在知识经济中,每个人获取到的知识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学习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胡栩睿表现的十分好学,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得十分优秀,被辅导员赞道“成绩上,胡栩睿同学一直处于专业前列,是个全方面发展的人”,获得了院里的奖学金,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也在不断地的学习其他的技能,例如刚刚进入大学就开始自学pr等技能。并且对于自己大学的规划,他也有明确的认知,他认为现在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实践能力。

为了锻炼自己并学习一些知识技能,在大一时,他还参加了学校新媒体中心的视频组,新法院院学生会外联部。不仅如此,在学校郑传洋老师招募小助手时,他也积极的去准备,最后成功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后来在承接的一个少儿编程项目里,他和另外两位同学一起负责抖音账号的运营。他表示虽然没有做出特别好的成绩,但是从郑老师的指导和团队间的合作中,他也收获了不少知识。

这世界上没有东西是不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回报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做人做事都需要持久的坚持。胡栩睿怀着赤子之心,坚定而执着不断进步,不断提升。

                                                                   稿件来源:学院五个一工程之“4G媒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