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81份问卷到省赛二等奖:用数据为银龄群体架起的“数字桥梁”
发布时间:2025-06-16 10:51:20 来源:新闻与文法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近日,湖北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落幕,我校新闻与文法学院旗智未来媒介探索队以《媒介化治理视域下银龄群体数字鸿沟现状的研究——基于91个还建社区的调研》为研究方向,荣获哲学社会科学类省赛二等奖。
旗智未来媒介探索队由新闻与文法学院新闻学专业李秉坤、曹亚丹、易莉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管佳慧、江欣悦,以及汉语言文学专业肖鹤宇组成。指导教师为新闻与文法学院余林教授。团队成员聚焦城镇化进程中还建社区银龄群体的数字融入难题,以扎实的调研和创新的治理方案,为破解“数字鸿沟”提供了青年智慧。
“还建房社区是城镇化进程中极具中国特色的居住样本,但通过前期文献综述发现,学者对以还建房社区为对象的银龄群体数字鸿沟研究较少。”团队负责人李秉坤介绍。在一次社区走访中,他们发现这类社区的人口结构多样,多以老年人为主要群体,但大多数老年群体仍依赖线下咨询。“数字技术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标配,这类银龄群体面临着严重的技术排斥风险。”李秉坤表示。
为充分开展实地调研,分别组建调研小组与数据小组。在筹备期间,团队通过校内组织的多次专题会议确定研究方向,并提前分配任务开展文献梳理与工具设计。在校赛阶段,团队在校内“挑战杯”平台上进行了多轮训练与模拟答辩,不断优化项目呈现与逻辑表达,从内容打磨到PPT视觉表现,细节层层推进,成功晋级省赛。
团队创新采用“全院联动+专业调研”模式,组织新闻与文法学院全体学生利用寒暑假返乡契机,深入湖北省8市34区的还建房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团队综合运用沉浸式观察法深度记录老年人日常数字使用场景,通过深度访谈挖掘个体数字困境故事,以焦点小组访谈剖析群体共性问题,并引入代际对比研究视角,结合分层抽样发放问卷。历时半年,团队跨越武汉、襄阳、枣阳等城市,最终回收有效样本1081份,构建起覆盖不同地域的调研数据库。
在还建房社区做志愿者期间,管佳慧对银龄群体的数字困境有着直观的体会。她回忆起许多老年人拿着手机求助的场景:“小管,快帮我看看,这个微信小程序怎么退不出去了?”“快救救我的手机,红包点出麻烦了,手机卡得动不了了!”最令管佳慧印象深刻的是,社区有数名老年人遭遇电信诈骗,诈骗金额高达8.85万元。这些实际案例让她意识到,破解数字鸿沟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更要关注老年人面对技术时的操作困境和心理壁垒。
团队基于前期调研获取的1081份有效数据,综合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与Python数据建模,深度挖掘出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现象。在项目打磨阶段,团队成员围绕选题定位展开十余次专题研讨,从理论模型创新到PPT内容逻辑架构、视觉设计优化进行系统性探索;汇报成员对演讲稿进行多版修改,针对路演中的面部表情管理、手势动作幅度等细节进行训练,形成从数据挖掘到成果呈现的全链条精细化打磨体系。
进入省赛后,团队在学校系统化支持下接受了多位专家教授的“一对一”指导。学校通过举办宣讲会解读赛事规则、组织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实战能力,为项目优化提供了专业力量。在省赛前夕,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多次模拟演练,专注细节,从语速调整到结构重组,不断提升表达张力。省赛现场,面对评委提问,团队沉着冷静、思路清晰,充分展现出专业素养与团队协同精神,赢得了在场评审的一致好评。
自大赛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挑战杯”备赛工作,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理念,构建“校院联动、分层递进”培育体系。校级强化顶层设计与资源统筹,搭建孵化平台;院级依托学科优势组建导师团队,提供精准支撑。通过举办宣讲会解读赛事规则、开展“一对一”专家辅导优化方案、组织模拟演练提升实战能力,形成从项目发掘到实战提升的全链条培育机制,为参赛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团队成员回忆起备赛期间,肖鹤宇表示,指导老师余林教授以深厚的专业素养为团队把控整体方向,一次次深夜的讨论、一遍遍方案的修改,大家分工协作、攻坚克难,最后的结果都凝聚着团队成员的心血。李秉坤表示:“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的数据分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团队领导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江欣悦在回忆团队合作制作PPT的经历时表示,高效的PPT制作离不开团队成员的深度协同参与,而优质的PPT成果又能反向推动团队共识的凝聚与深化。
“这份奖项是对我们关注社会痛点、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努力的莫大鼓励。它不仅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认可,更是激励我们未来继续深化研究、为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贡献青年智慧的动力。”易莉萍说道。
指导教师余林教授表示:“这不仅是一场学术竞赛,更是一场青年学生走进现实、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学生们在调研中打磨问题意识,在备赛中提升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经历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他相信,这支团队将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与社会实践中持续发光发热,践行青年学子关注社会问题、主动服务群众、以学术之力助力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
记者 曹亚丹
审核 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