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专业知识 实践海洋出真知
汉语言文学专业举办“属相归类性歇后构式多维度研究” 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06-20 10:32:45 来源:新闻与文法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6月18日下午,新闻与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特邀武汉大学文学院、本专业学科带头人张延成教授,举办了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认知实践第一场讲座——“属相归类型歇后构式多维度研究”。新闻与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与全体学生参会,讲座由柯艾老师担任主持。
讲座伊始,张教授抛出“何为属相归类”的问题,激起同学们的兴趣。首先,张教授指出所谓属相认知即人们一听或一见到“属……的”就能联想到说话人要进行一种归类,同时说话人也善于利用这种归类类推出对人和事物的认识,紧接着讲述“属N的+(S)”这一歇后构式在现代汉语里的概念及其分类研究的方法及例子,如“属老鼠的——胆小怕事,属猪的——好吃”等。接着,张教授提到“属相认知原型”的概念,并解释了何为“原型范畴”。他提出属相认知原型是华夏传统文化中基于干支纪年配合的12种动物,并举出了《周书》中“属X年”的例子来论证。
随后,张延成教授进一步列举“属N的,(S)”构式的例句,分别讲解常项“属”的特征及词类划分、构件“N”的特征及词义分类、常项“的”的特征及来源、构件S的特征及与构件“N”的对应情况。张教授指出此类属相构式每一个构件都体现了主观性,构件S具有一定的自由性,该类构式属于结构隐喻,可以通过属性隐喻实现模因复制。
此外,张教授在讲授的过程中,特别提到如何做研究,即如何发现一个语言问题、如何去调查该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他坦言道:做语言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语料——问题来源于语料,也解决于语料。
在互动环节中,有同学提及网络热词“包X的”的构式,张教授当即以武汉大学中国舆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投稿案例为例,建议同学们关注语言生活中的新兴现象,并以“括注反语”“拼音夹注体”等创新视角为例,指导同学们如何切入问题并进行研究。当被问及歇后语构式的隐喻逻辑时,他以“属火药的—一点就炸”与“属云的—飘忽不定”的接受度差异为引,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原型范畴理论在语言推理中的作用,强调语言学研究既要扎根传统文化认知原型,又要拥抱网络时代的语言创新。
讲座最后,张教授寄语在场学子:“语言学的魅力,就藏在‘属老鼠的——爱搬家’的俏皮话里,藏在‘有一种西藏叫在路上’的新构式中。”他鼓励同学们以开放的学术视野观察语言现象,在传统歇后语与网络热词的碰撞中,探索汉语构式的动态发展规律
这场讲座不仅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启示,更点燃了同学们从日常语言中发掘学术价值的热情,在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共鸣中,为本次学术交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记者 刘俞玄珠 伍湘怡 韩晨亮
摄影 向京平 覃漫宁 陈雨萌
审核 柯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