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与法学学院网站!

学校首页

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中心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改科研   >  科研工作   >  正文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播电视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参会总结

发布时间:2013-01-08 09:39:49 来源:新闻法学 阅读次数: 【字体:


  随着以新媒体为中心的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意识形态中的社会结构正以数字化形式展示出来,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与传播方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广播电视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探寻传统媒体的转型与融合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为此,2012年12月8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播电视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以“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与融合”为主题,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钱学森馆隆重召开,来自传媒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各大高校的知名学者以及多位业界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广播电视的发展方向。
  会议时长一天,上午的会议主体部分是专家学者的发言,来自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总编辑陆小华“八问电视”,从电视的传播方式、传播模式、媒介组织、传播话语、传播内容、媒介融合、媒介运用等方面探讨了融合式电视的未来与发展;华东师范大学严三九教授探究了“三屏合一”的全业务运营;复旦大学的孟建教授介绍了影视文化传播研究的历史转向;武汉大学的王瀚东教授介绍了英国的“画布项目”和美国的“电视无处不在”计划;华中科技大学的石长顺教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的战略转型;来自人民大学的周小普教授提出了如何积极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几个设想,重点介绍了国外公民新闻与媒体的融合;中国社科院新闻所《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副主编刘瑞生在广播势微的今天重新指出了广播研究的重要性及其研究价值。各位专家的发言内容具体,针对前沿问题提出了各自想法,令人视野大开,耳目一新。
  下午的会议以圆桌论坛开始,由石长顺教授主持,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介如何转型”的问题,众多与会者提出了传统媒体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疑问,学者专家各抒己见,相互碰撞,讨论气氛热烈,直到圆桌会谈结束大家都还意犹未尽。圆桌论坛之后是嘉宾发言,来自暨南大学的申启武、安徽大学的吕萌、上海交通大学的薛可、西南政法大学的柯泽、浙江工业大学的王哲平、国防科技大学的薛燕等学者继续上午各位专家的发言,探讨了各个领域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及其发展融合之路。整个会议安排非常紧凑,效率很高,大家直面问题,直奔主题,抓住重点,阐明来了自己的观点,真正做到了思想交锋,智慧启迪,收获颇多。
  12月9日,延续“新媒体”这个话题,由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英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双边对话在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浩然楼召开。这次会议是国际性会议,致力于对“新媒体和社会发展”进行深刻的探索和交流,主题为“大数据 大挑战 大机遇”,会议中中英文交替使用。来自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的Helen Margetts首先给大家介绍了新媒体在英国的发展情况及对大众生活的影响,随后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辑陆小华介绍了他对新媒体的“9点观察”,提出了大数据下,移动终端发展的重要性,展望了将来大数据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况;交通大学的钟杨教授探讨了新媒体与我国民主的问题;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冰重点介绍了我国手机媒体的发展并指出大数据环境下我国媒体将来的发展方向是移动媒体与社会服务。此外,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杜登斌、人民大学的周小普、华东师范大学的严三九、中国传媒大学的高晓虹登众多学者专家也都针对大数据、新媒体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给与会者带来很大启发。
  整体看来,参加这两场会议,感悟颇多。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参会,了解了我国媒体最前沿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和同行的交流以及聆听专家的报告,活跃了自己的思维,开拓了眼界,为自己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更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今后能够多参加这样的学术活动,更好的和学界同仁切磋学习,使自己能够更快的成长。

                           广播电视学教研室  张萍
                             2012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