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与法学学院网站!

学校首页

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中心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改科研   >  科研工作   >  正文

触摸新闻发展的前沿

——国际新媒体新闻采编培训侧记

发布时间:2014-03-18 16:40:45 来源:新闻法学 阅读次数: 【字体:


   3月10日-11日,在学院的支持下,为了接触媒体前沿,扩大学术视野,我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国际新媒体采编培训,不但分享了国内外新闻业专家教授带来的国际领先的新媒体新闻理论与实操经验,还观摩了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实验室。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传统媒体在竞争中的生存与变革之路,对国际新闻发展的趋势有了较为全面、具体的了解。在此基于学习与探索的态度,谈谈个人的微薄之见:


  美国新闻业的发展现状 

     从麻省理工的公民媒体实验室,可以看到美国的一种由下至上的新闻模式,即做民众愿意听的新闻;在中国,则是一种从上至下的模式,关注的是我要告诉你什么。所以中美关于新闻的定义也是不同的,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对美国人来说是人们对其生活做出合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尽管有这些不同,但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加剧这一点是相同的:十余年来新闻制作部门持续缩编,2012年新闻制作人员比2000年少了30%;深度、严肃的新闻主题不是主角,新闻质量下降,从而导致新闻内容消费者流失;广告收入与发行量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些问题迫使传统媒体转型以求生存。以美国纽约时报为例:1990年,纽约时报就将报纸搬到了网上,以提高时效性,但是怎么盈利?----后来他们采取了付费墙的盈利模式。这一模式使得发行收入首超广告收入,颠覆了传统报纸的盈利格局。2012年,纽约时报的《雪崩》,将一些专题内容制作成电子书发售,又是一种新的探索。
  与传统媒体的艰难生存与转型相对比的是数字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如Twitter,facebook等的迅速发展,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和采集能力,受众,收入,内容等拥有越来越多的优势。现在的新闻App更是朝着多元内容聚合的方向发展,如现在的每日头条,实时向用户推送各个媒体上的最新消息,但也有一个问题,转载各个媒体的新闻的版权问题! 整个新闻业都在朝着新媒体的方向发展!


  国际新闻发展前沿  

    1. 技术推动新闻发展
  网页设计从最初的静态页面,到后来的动态页面,再到现在的多媒体页面,未来的页面设计可能往虚拟现实的方向发展,如现在的3D电影一样,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新闻,增强新闻的真实感。背包视频的出现,实现了边录像,边压缩打包,传送已录内容到编辑制作部门,提升了信息采集速度。图片与视频技术的发展,使图片与视频新闻越做越精美,带给用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吸引和留住了用户。因此,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闻表现形式的发展。
  2. 融合新闻成为重要方式
  融合新闻汇集了广电媒体,纸媒,网络传播,发挥各个媒体的优势,为新闻增加了更多的多媒体元素和多样性的传播平台。融合不仅是组织机构上的融合,技术上的融合,还包括管理上的融合。融合新闻因其优势,如低成本,多平台,交叉合作等等而成为新闻发展的趋势,但是也有其弊端,如同质化严重,多元化下降等。同时,融合新闻对传媒公司有很大的影响,以英国的每日电讯报为例,为了适应发展求生存,新的以一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扩展的新闻编辑部正在设计当中,打破以往新闻编辑隔离的物理空间限制,以及严格的上下等级区分,使编辑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更方便,提高了效率,也彰显了团队力量的强大。融合性新闻的出现,带来了新闻业务整合与速度的优势,适应现在新闻快速全面消费的潮流,所以发展迅速。但在这种快速的新闻模式中,我们也不能丢了深度与文化内涵。
  3. 数据新闻是未来出路
  数据新闻是什么?--用数据处理的新闻。数据新闻是文字与数字的结合,数据的可视化过程就是数据新闻的制作过程,通过数据来讲述新闻故事。例如,美国的一则报道降雨量的新闻,一幅地图加一个降雨量的二维图表,清晰的告诉民众不同地方某年的每月每天的降雨量分布,方便了民众的生活与出行。对这个新闻,数据比文字更能让人理解,而且能够给民众做出决策带来有用的信息。数据新闻能够收集,筛选,并呈现那些隐藏在新闻表象后的原因与真相,将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展现在人的面前。因此,数据新闻一般适用于专题,如重大突发事件,可预知重大事件报道。从数据的获取,到数据理解,数据的可视化这一数据新闻制作过程来看,数据新闻的制作离不开软件技术的支撑,其中数据分析与挖掘是制作数据新闻的主要技术之一。由此可见,技术将在新闻业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从国际新闻业的现状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作为新闻人必须与时俱进,开阔视野,才能适应新的媒体环境,同时,我们的新闻教学也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撰写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   赵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