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信义兄弟实践活动圆满成功
新闻学教研室为好新闻作者颁奖
发布时间:2016-06-10 10:58:39 来源:新闻与法学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本院学生记者 朱慧慧)6月3日下午,我院新闻学教研室举行颁奖仪式,向在拜访信义兄弟采访活动中采写出优秀稿件的作者颁发奖状和奖金。
吴睿、毛玉清、盛碧丹、刘神尊、朱慧慧、黄吉春、黄少城等获得一等奖,焦姣、赵欣鑫、周璐、覃梦颖获得二等奖。
在《南湖新报》总编辑焦姣的主持下,新闻学教研室主任曾宪明、新闻学专业12级学长付泉、指导老师朱学诗为获奖者颁奖。
“我为记者们取得的成绩而骄傲!”曾宪明主任在颁奖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此次采访,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活动——因为我们的学生不但关注了学校内部的新闻,而且走出了校门、走向了社会。”
他指出,《南湖新报》的记者每战必胜,其原因在于指导老师指导有方,本次的信义采访就是他出的好点子;同时,各位编委和记者具有强烈的实践意识和刻苦精神,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接过奖状和奖金的记者们,畅谈了自己的采写体会。
焦姣认为,这次的采访活动很成功,记者们的稿件不仅在《南湖新报》上发表,还被《楚天都市报》选登——真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
吴睿表示,感谢院里的老师能给我们这样一个与“信义兄弟”近距离的交流的机会,能够经受诚信的洗礼,比采写一篇新闻稿更加难忘。
毛玉清说,孙东林在我采访本上签下“信义传承”四个字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这也能写成新闻稿。在朱老师启发下,我写了《六年梦成真》,还获得一等奖,这让我感触颇深。
黄少城回顾,拜访信义兄弟的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很不容易,一路充满了艰辛。值得高兴的是,所有参与的记者都很尽心尽力,尤其是大一几位同学的参与,为《南湖新报》注入了新的活力。
拜访信义兄弟活动取得成功,黄吉春同学做出了特别贡献。从此次活动的启动到实现会面,历时47天。期间,黄吉春一次次与信义兄弟集团联系、沟通;又请本院同学协助,精心设计了赠送给孙东林董事长的礼品;并为大家提供了前往采访的详尽线路图......
黄吉春感慨:“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对于一项新闻实践的活动,从前期的预约,到后期的采访,哪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很多事情。虽然出现在报纸上的只是几篇稿件、十几幅照片,其实背后的故事倒是更加令人深思。”
一、曾宪明为焦姣颁奖
“《南湖新报》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身手,比如今天特约来的付泉同学,已经被四川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他就是《南湖新报》的创始人之一。”——曾宪明
二、付泉为毛玉清颁奖
“我一直认为,作为学生记者,我们的资历和阅历尚浅。也许你的某一篇稿件写得并不好,没关系,但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去写。当你写过一千篇、一万篇后,最终必然会写出优秀的稿件。”——付泉
三、朱学诗为黄吉春颁奖
“在我30多年的专业记者生涯里,参与和策划过数不清的专题采访,在高校执教十多年间,也多次指导学生实践;5月7日“信义兄弟”采访,是特别成功的专题采访中的一个案例。”——朱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