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与法学学院网站!

学校首页

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中心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老站栏目   >  不要   >  正文

受益匪浅的认知之旅——汉语言文学10级认知实习全纪实

发布时间:2013-03-27 16:42:22 来源:新闻法学 阅读次数: 【字体:


  2012年6月13日,汉语言专业召开了专业认知实习动员会,为该专业10级学生的认知实习活动拉开了序幕。
  该会在新法院小模拟法庭举行,由该院汉语言专业教研室副主任陈迪文老师主持。在此次动员会上,陈迪文老师向学生们全面展开了此次认知实习的内容、目的及考查形式,他介绍,实习分为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而集中实习又分为三种方式即参观报社媒体、旁听课堂授课及听取名家讲座。随后,他向学生告知了认知实习考查形式及需要学生自己完成的材料,并解答了部分学生的疑问。会后经确认,该专业共47名学生,其中40名学生选择集中实习,另外7名学生选择分散实习,实习自6月19日开始,7月6日全部结束。
  会议告终后,为期两周的认知实习正式开始。
                                            

                                             媒体之初体验:参观武汉晚报                        

    2012年6月19日上午,停留在我校行政楼旁的校车缓缓启动,平稳地驶出校园。乘坐这趟校车的,是我校新闻与法学学院汉语言1001班的40名学生,该院新闻专业的李君老师与汉语言专业的李耀威老师一道,陪伴该专业学生一同出行。
  校车的驶离标志着我校新闻与法学学院汉语言专业的40名学生,开始第一次走入社会了解自己专业在社会中的应用,迈出了专业认知实习的第一步。
  一个多小时后,校车停在武汉晚报报社大楼前,学生依次下车,开始此次参观之旅。
  《武汉晚报》创立于1961年,距今已有51年的历史。其中,报社共分14个采编部门,主要的办公空间则分为10个楼层。在参观的行程中,学生逐次参观了报社的各采编部门,及信源中心、阅览室、会议室等,对报社的运作系统有了大致的了解。
  随后,李君老师作为新闻专业的教师向导,为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新闻知识介绍工作。在介绍中,他解答了一些同学提出的疑问,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武汉晚报》的发展历史,并简述了一张报纸从线索变为实物的全过程,旨在加深学生对媒体工作的了解。
  正午时分,学生们依次上车沿路返回,结束了此次参观的行程。


                                    课堂教学的有目共睹:旁听初中语文课堂  

     2012年6月20日,该专业40名学生再次集体乘车外出实习。此次认知实习地点为武昌区积玉桥学校,主要要求学生认真旁听一节中学语文课,并于课后参与该授课教师给予的语文教学事项问答。此次实习由汉语言教研室副主任陈迪文老师带队,提供行程安排及实习辅导。
  上午9点35分,第二节上课铃打响。由于路途遥远外加交通阻塞,同学们赶赴课堂已稍有延迟,但也未影响到旁听课堂的完整性,同学们轻声走进教室,坐上事先摆放的椅子,很快便进入了角色。
  正在授课的是从教五十余年的语文教育专家朱显驹老师。朱显驹老师如今已是76岁的高龄,他于1989年被评为特级教师,并担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语文学会理事、武汉市中语会理事、武昌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等职务,在初中语文教育方面有独到的经验与心得。
  课堂上,朱老师教授的是一节作文课。他以“审题立意”为教学中心,提出“立意必须切题,行文必须扣题”,并围绕次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在讲课过程中,他十分注意联系学生自己的作文来说明道理,同时适当地运用材料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举例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整节课堂上,他与学生互动良多,课堂氛围轻松有益,生动活泼。
  旁听完这节课后,汉语言专业不少学生表示,朱老师讲学精彩而循循善诱,很好地发挥了课堂上老师应尽的指导职能,教学功力可见一斑。
  课后,汉语言40名同学还于积玉桥学校一间多媒体教室参与了对朱老师的教学问答,不少同学就语文教学问题踊跃提问,朱老师也欣然解答,整体氛围轻松而愉快。然而因为时间关系,仍有部分同学的疑问未能提出,针对这一情况,陈迪文老师建议同学们自行将疑问积累起来。他解释,下一周将会专门邀请朱显驹老师来我校对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展开语文教学经验讲座,届时会将此次疑问一并解答。
  稍后,陈迪文老师组织学生们有序离校,登上返程的汽车。汉语言专业10级学生旁听课堂教学活动至此完成。


                                    实践设施的齐观摩:参观新闻广电实验中心  

    我校新闻与法学学院共包括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法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四个专业,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学校特创立了新闻与法学学院实验中心这一学习基地,为新闻与广电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实践条件。
  此次汉语言专业的另一项认知实习,就是参观此处实验中心。2012年6月25日,汉语言学子们集结于我校行政楼门口,由汉语言专业董福升老师带队参观位于行政楼七楼的新法院实验中心。在新闻专业老师舒畅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广播电视实验室、报刊网络实验室、摄影实验室、模拟法庭四项实验基地。在广播电视实验室中,播音员提词器、录音设备等新闻播报工具让同学们十分新奇,部分同学还饶有兴致地亲自在播音员提词器上演示了一把。另外在摄影实验室、电视编辑室进行的参观也让同学们兴致盎然,现场的不少仪器、照片、器材都引来了同学们的驻足观看,增加了学生们的经验与感受。
  随后,新闻专业的舒畅老师在电视编辑室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场新闻知识讲座。在讲座中,她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知识,一是“纸媒与排版”,二是“如何编辑一本杂志”。其中,她详细介绍了一份报纸所经历的“策划—编排—大样—印刷—出品—评判”等细节,并一一讲述。谈到“如何编辑一本杂志”,她结合前几届学生的电子样板作品依次点评,客观地分析了一些杂志的优劣之处,并就下学期即将讲授的内容对同学们做了大致的预告。
  随着电脑屏幕的不断跳转,讲座慢慢接近尾声。汉语言专业的第三轮认知实习,也就此告一段落。


                                         语文教学的深入了解:两场讲座的熏陶 

    2012年6月27日,伴随着窗外的倾盆大雨,汉语言10级集中实习的学生在11栋教学楼听取了一场分外生动的讲座。虽然次日天公不作美,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主讲人的热情发挥。
  这次的讲座主讲人叫张银华,任职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湖北省写作学会理事、湖北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湖北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导师、武汉市中语会副会长。在讲座中,他以“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为主题,向学生们逐一讲述了“假设从事语文教学,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的一些事项。
  他建议同学们,首先要学好自己的专业,为将来的事业打好基础;其次要拿到教师资格证。接着,他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考取教师资格证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技巧,并分享了他作为湖北省教师资格证面试主考官的一些积极建议与有益经验。
  随后,他就“一名教师应该具有的认识”与学生们进行了展开讨论。在“课堂上到底应该关注什么”这一话题中,他建议要营造“互问互答、互讲互听、探究式合作”的课堂。在理论上应当不断追求“主题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另外在方式上,要不断探索“合作探究、互动质疑、情境导入”的教学方法。
  整场讲座下来,张老师与学生们互动频频,现场气氛生动而有趣。讲座最后在轻松的欢笑声中结束。
  前一场讲座刚刚结束,又一场重量级讲座紧随而来。
  2012年6月28日上午,就在张银华老师的讲座结束后的第二天,11栋的这间教室又坐满了学生。不久,一位身穿薄衫的老人大步迈入教室。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学生们都默默等待着这位老先生开始此次讲座。
  这位老人就是此前同学们于积玉桥学校旁听的那堂作文课的主讲人——朱显驹老师。汉语言专业的最后一次认知实习就是这次讲座。
  讲座中,朱老师告诉学生们,在讲座开展之前自己整理了此前同学们发来的一些问题,他将这些问题都概括为一个关键点,即“如何做好一名语文教师”。在解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他提出三个关键点,即一名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分别为“强烈的事业心”、“深厚的功底”及“精湛的教艺”。
  在第一点“强烈的事业心”中,他向学生们娓娓道来了自己从教五十年的经验,从自己感叹“命运注定我只能做一名中学老师”到后来的“事业心被鼓舞,在教学上有强大的内驱力”,其中过程则为他当上老师之后的一些曲折与欣慰,他自己概括出来便是“因为受学生欢迎而在教学上愈发努力,而愈发努力的结果就是更加受到鼓舞”,事迹真切动人,引人共鸣。在第二点“具备深厚的功底”中,他建议学生们 “要锻炼读写能力”与“要靠刻苦地攻读”。他强调了“读诗、读文、读小说”的重要性,更建议大家要经常练笔,多写文章。
  他告诉学生们,在课堂上虽然是以学生为中心,但老师的主导作用最为根本,“教有法,但教无定法。只有将自己的知识积累多了,才能够在课堂上运用自如”,他语重心张地说道。
  最后,他也回答了现场一些提出的问题,如“知识素养与教学能力哪个更重要”、“语文教学应当如何创新”等,语态诚恳而朴实。
  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表示朱老师的讲座让他们感觉十分踏实,也让他们内心感触良多。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会后,陈迪文老师召集了全体在场同学进行了最后的认知实习总结。在总结中,他简要地评价了大家在认知实习中的表现,并继续强调了一些后续工作的注意事项。最后,陈迪文老师宣告了此次汉语言文学10级认知实习活动的结束。
                                                                                         (记者:刘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