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与法学学院网站!

学校首页

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中心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正文

《新京报》记者申志民学兄“分享”演讲记

发布时间:2015-06-08 11:10:13 来源:新闻与法学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他采写的深度报道,得到习近平、刘云山批示;他新近发表的专访王健林,被多家媒体转载;当下,他正在“东方之星”沉船现场……

 

65日下午,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欢声笑语。

刚从监利县长江河道“东方之星”沉船现场赶来的《新京报》记者申志民,在校团委书记罗萍,新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吴世杰、新媒体教研室主任郑传洋等簇拥下,在全场新闻学专业学生的热烈掌声中,健步登上讲台。

“毕业生返校,有一种‘回家’的感觉。”申志民开口道“我就先为大家讲个‘回家的故事’……”话音未落,立即获得赞同的掌声与叫好声。

他的故事果然精彩。

5月中旬,他第一次悄悄“回家”,恰好遇上新法院毕业生在模拟法庭举行毕业晚会,引发他对大学生活的联想——

20039月,他从河南许昌高中进入武昌分校,第一件事就是闯进校长马鹤龄的办公室,要求从经管系转往新闻传播系,以实现自己的记者梦,如愿以偿。

凭借着这股韧劲,他在大一期间通过在课堂和湖北图书城阅读,基本掌握了新闻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自大二开始,又去武汉地区的《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实习,还通过与武大、华科大等同学竞争,获得了楚天都市报大学生记者团副团长职务……

转眼到了2007年毕业季,他应聘著名的河南《大河报》成功,担任《大河好物》编辑,并很快成为主笔,干得风生水起。

20105月,他却婉拒挽留,果断辞职,去了北京。

“我从大二时知道了别具特色的《新京报》,”申志民解释,“从此,我就立志要做它的记者。”

一个从独立学院毕业的本科生,一个在北京毫无人事“关系”的

“北漂”者,要在众多名牌大学新闻研究生、博士生俯视耽耽的《新京报》谋得一个记者席位,难度可想而知。

20116月,在北京的幸福大街,新京报社,申志民得到了《新京报》记者证,他再次获得成功。

在《新京报》这个大舞台上,他如鱼得水,如虎添翼;风中,雨中,灾难现场,留下了他采访的身影。

他曾为落入下水道而溺亡的农民工维权,而连续多日跟踪报道;他曾为北京地铁自动扶梯故障伤人,而追问北京地铁漏洞;他曾以打工仔身份卧底富士康,采访了深受折磨的“小兄弟”……

他采写的《75岁老人在天安门义务捡垃圾17年》,获原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表扬;他参与采访的《年会接待宴请 扎堆驻京办餐厅》一稿,受到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批示。

……

分享,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在与学弟学妹们热情互动之后,申志民很快又背起新装。

“我要立马赶往‘东方之星’沉船现场。”申志民说,“继续完成属于《新京报》灾难报道。”

演讲大厅里的师生们再次以掌声答谢他的慷慨分享,也祝他“东方之星”的采访再获成功。

( 本报记者 张回 秦晶 刘林)